菩薩寺的深層結構與意境

菩薩寺的深層結構與意境

The deeper Structural and Poetic Mean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Bodhisattva Sangha

林盛豐 Sheng-Fong Lin

Real Object vs. Thin Image

現象學者沙特提出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概念「Real object vs. Thin image」。Real object,是一個有好的構成、有空間層次、有姿態、有豐富意象的真實物件。Real object可牽動五感,能展開一個世界。

一個真實的物件具備一個場域,有中心、有邊緣、有張力。一張好畫、一首好詩、一個好的建築設計都是real object,具備被某一種情感完全滲透的力場,每一個部分都相互緊密關聯,相互呼應。

不好的設計,常常是一個thin image,單薄的形象。Thin image就只是一個簡略的圖像。設計者將其構件以鬆散的方式拼湊在一起,缺乏張力。一個thin image所能傳達的意義無法超越設計者所放進去的內容,無法引發更豐富的聯想與感動,也一定是一個失敗的象徵。Thin image因為缺乏生命,無法展開一個世界,所以不耐尋味、沒有餘韻。

菩薩寺:A real object

台灣許多寺廟,試圖以鋼筋混凝土複製傳統寺廟的木構型式,更糟的是,就建築的空間層次、意境層次,大多乏善可陳。也就是沒有深層結構,沒有意境的thin image。

菩薩寺不執著於傳統形制之複製,而直指佛寺禪意之本心,設計者組織了空間、角落、光影、微風、季節變化,人在空間中棲遊行止,空間在時間中流轉演替,而佛法的意境,自自然然浮現。

菩薩寺是一個real object,在其中的體驗,是一個journey,一個旅程。宛如朝山的登高經驗中,一個寧靜,無我的世界隱隱展開。(全文請見《實構築季刊》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