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期的六個案子來看,隱約可以感受到在空間知覺上都指引出一種內部跟外部空間關係的可能性。譬如林聖峰(嶼山工房)在「超出建築」的展場設計,城市中歷史建築的豐富涵構及線性水平的建築尺度中空間秩序的對話,是退出建築物外,藉由線性的軸線去建立內部觀者與作品、建築物的關係;忠泰美術館與王德瑜、林柏陽在「感知現場」從身體的尺度(身體感)去思考,引導觀者在場域中自由地進出,創造出不一樣的探索方式;再看到Duncan Lewis的國外住宅案「EKKO」,把樹種植在建築皮層裡,內外界線的消融,有如同時置身於室內與室外的感覺;而在公共空間方面,周祖珍的「國道一號楊梅休息站」,打破既定的框架,傳統休憩廁所處處是死角的空間,創造一個涵納自然的多向度圓形構造;大元建築工場的「漢寶德紀念館」則以兩個盒子的內外關係創造微妙的紀念性,同時讓動線在幾何量體的內外穿梭,製造出豐富的空間經驗;而李文勝的「法鼓山雲來別苑」的立面看似簡潔,實際上是透過不同layer做出建築的進出面,進而達到建築物理環境的控制,使建築物不需完全依賴空調系統,也能形成舒適的空間。這些案子似乎都在嘗試做出內與外的某種關係,創造深刻且嶄新的空間經驗,也可以說是從空間感知出發來思考建築的做法。
單期方案
線上閱讀+紙本雜誌
一個優惠的價格,雙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