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當期季刊

實構築季刊 - 時間的牆 Wall of the Times
電子版試讀

「時間」跟「空間」一樣,都具有測量的功能,具有尺度的,是 事件與事件之間持續發生的計算單位。「牆」具有維持現狀又有突破原狀的雙重意義,民國七十年後,對於一個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出生的孩子,歷史的高牆與傷痕只能從書本中閱讀而來。當時的社會風氣是一個和平安樂的黃金年代,高度自由言論的世代、網路與電腦技術篷勃發展,閱讀資訊的來源不斷更迭。築起高牆的理由來自於分歧,儘管我們身處於全球化脈絡之下的年代,工業化生產與消費主義帶來一波波的浪潮。對於全球化的反彈,「時 間」是一堵高牆?還是不斷改變與前進的過程?

「時間」驗證了過去與現在,歷史的刻痕寫下了各種分歧的理由,「時間」是流動的,它不會為誰停下腳步。每個人的記憶都來自 於屬於他的年代,但腳步依然不斷地在前進,我們要為當下所面 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時間」滴滴答答地流逝,沉浸在厚重的歷史底蘊當中。一座城市經歷的空間變化、生活轉折,都烙印在「時間」的牆上。本期作品的時間軸線從十九世紀跨越至今,透過時間與空間的交織、疊加,是時間跨越時間的一個過程,持續不斷瀠洄。

希望時間是融合所有分歧的緩衝,當高牆消失,新舊的交界消失 於無形;面對當下的我們,可以一起大步邁向創新的世界。

哈瑟爾特富有歷史色彩的貝居安會院在一眾現代化建築之間,就像汪洋中的島嶼,散發著獨一無二的氣質。由紅磚砌起的美術館中藏有不少珍貴的藝術品,建築左右兩翼朝中間收攏著中庭花園,為人們在喧囂的市區裡撐起了一片寧靜悠遠的小天地。

Z33是由兩棟建物組合而成的美術館,分別是1958年落成的既有博物館,以及新建的延伸建物。新的側翼和諧地融入周圍的環境:在毗鄰城市的一側,它折身伴著城市貓道,顯得俐落時髦;在環向花園的一側,又能夠得宜地與鄰接的十九世紀琴酒釀造廠的立面相呼應。

歷史建築國立歷史博物館修復及再利用的核心議題,是建築承載的豐富歷史、記憶的詮釋,同時更是透過這次大規模整建,開啟一個友善城市、面對當代、迎向未來的永續博物館。主要工作除了文資修復與保存、結構修復補強、建制完整的機電、消防、空調系統以外,設計重點及策略如下:

一、鏈結城市,形塑開放、平權的博物館公共服務系統

二、疏理空間配置,詮釋建築中軸,形成開放、流動、極大化且具彈性的展示系統

三、時間的辯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