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當期季刊

實構築季刊 - [無]平行 Non-Parallel
電子版試讀

2024實構築展以「Non-Parallel:[ 無 ] 平行」為主題,旨在呈現疫情解封後,從2022年至2024年間完工的建築作品。透過展示這些作品,我們將揭開建築背後不同建築單位——建築師、營造廠、業主——之間多重宇宙的交互狀態。展覽將勾勒出一個看似平行卻環環相扣的實構築世界,這些「平行」狀態不僅反映了臺灣當下的現實,更是臺灣社會的縮影。

而本展所挑選的十九件作品,各自反映了當代社會所面臨的各種議題的真實面對。觀者可以從這些建築作品中看見建築師、營造廠與業主在面對這些議題時的不同角度和立場,以及最終建成空間所展現的態度與構築回應。展覽同時積極呈現了對未來的展望,為觀者提供全新的視角,讓其更深入地了解建築的多面向意義,共築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沒有窗戶的體育館

在國小校園的生活中,體育館往往是封閉的活動場館,我們企圖打開邊界,引入光、空氣、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做為陪伴孩童運動的背景元素,並配合尺度、形體、設備、材料等形式,提供孩童安全舒適的感知環境。


空間中的虛與材料使用的實

竹蓮國小多功能活動中心以三個不同機能的量體搭配一個大的頂棚為主的組合。量體配置的考量是以人的動線為重點,以及配合環境中大自然的變化:陽光、空氣、雨水的投射、流通、灑落,因而形成最後的排列組合。構築部分減少過多裝飾材,一般需要使用磁磚等裝飾性材料的部分,大部分都使用樂土或水泥粉光,減少過度裝飾材的花費,讓結構體完成空間的最大化。


減少指令、增加引導

並非刻意營造體育場館氛圍,而是讓使用空間的人們能自然而然形成各種活動聚集。我們希望減少進入空間的指示,使建築與人的對話輕鬆且寫意,期許孩子即便是下課十分鐘短暫的時間內,也可以任意自由的使用多功能活動中心。藉由淡化球場的氛圍感,讓即使是短暫通過空間的行人,也能感受到建築與環境的共融,帶來通透、自在的體感。

打開與回撐

打開黃崑巖故居的西棟部分梁下壁體,向西延伸鋼筋混凝土景觀平台,帶動空間東西向度流動。平台懸浮地停駐於景觀草坡,與西幢相接處,由地面長出向內增築之墨綠色厚牆體頂住梁,回撐建築體,使結構穩定,同時完成內外接引與扣合。如插頭般,景觀的力量回接上建築體。樹幹及光影,如連續的折頁,低矮地映入室內。

開啟鏡像

分戶牆曾是維繫兩對稱家屋的邊界,但在日常難以感覺到其存在。打開樓梯週邊分戶牆,置入頃斜天花將兩邊連繫起來,光沿著斜面漫入這邊與那邊,邊界成為穿透的鏡子。拆除樓梯後,由地面長出兩支穿越分戶牆之X交叉樓梯,為人們提供動線分流與相遇,也在內部形成新的支撐。上下樓時穿越邊界樑底,感受雙併的曾經存在,以及鏡像空間帶來的愉悅。

百年小學中的幼兒園

創立於1915年的臺南文賢國小,縱貫線鐵路旁百年來教育了世代的仁德人。學校鄰近二仁溪,校園長久為淹水所苦。基地位在校園東北角,為不等邊五邊形,設計上我們保留基地上的大樹,基地中央抬高一公尺,空間上我們讓四個矩形量體貼著基地方向,圍繞出幼兒園的內院草地,呈現像是小星星的平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