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當期季刊

實構築季刊 - 築境自然 Architecting with Nature

「築境自然」,它既是一種設計方法,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的隱喻。這個概念頻繁出現於建築期刊、環境論壇與永續設計宣言中,彷彿成為解決現代居住面對環境變遷後,處理困境的萬靈丹。但在層層疊疊的綠色標籤背後,我們真正理解何謂「自然」嗎?它究竟是對自然的真實回歸,抑或只是都市人的理想?

富禮國中射箭場設計的思考並不是單一路徑的,而是隨著校園環境、量體配置、構造選擇彼此推進。首先是校園層級的判斷。當射箭場重新被安置於校園內部,我們正視它與既有校舍、操場之間的張力。校園本來有明確的動靜態分區:教學大樓構成相對封閉的靜態空間,而操場則是開放的動態活動場域。射箭場的加入打破了這種均衡,因此我們的第一步,不是「加一個館舍」,而是思考如何讓新的棚架介入時,能夠鬆弛整個校園的關係。於是,原有的混凝土建築就持續作為附屬空間,提供宿舍、器材室與辦公室;而新的射箭棚,則被設定為一個虛體——它不僅承載射箭訓練,也重新定義了校園活動的邊界。

作為校園重要公共空間與地點的資源回收場,在傳統思維下的空間設計造成使用效率不高,閒置空間容易堆疊雜物及髒亂,並容易造成治安死角。本項目與臺灣設計研究院合作,在重新審視學校需求後將整體回收場、指標系統、燈光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