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當期季刊

實構築季刊 -  X-Change
電子版試讀

《實構築》季刊第二期主題為「X-Change」,說明了我們認為,不斷地進行轉變反倒是建築最永恆的本質之一。數千年來,人類絕大多數的建築都是依靠改造而獲得;甚至可以說,建築史其實就是建築改造的歷史。不幸的是,這項重要的中心課題,隨著產業資本主義下建築工業化的興起,已被建築師和社會大眾推擠到了邊陲。我們忘記,唯有在產業資本主義的推逼下,人類才擁有大量「新建」的力量,這使得建築改造不再居於主流,建築與城市的景觀也產生了激烈的變遷。也就是說,人類遺忘改造做為建築主流的時間不過一百多年,在地球暖化等環境議題越形重要的形勢下,我們是否該對此建築本質性課題進行重新思考呢?

英國年輕建築史家何利斯(Edward Hollis)於 2009 年出版了 The Secret Lives of Buildings(中譯《建築變形記》),書中詳述了十三個建築(或說構造物)歷史,從古希臘帕德嫩神殿到二戰後柏林圍牆,這些空間在時間中不斷被改造的過程。而此書出版後,一時洛陽紙貴,被認為相對於傳統的建築史寫作,提出了全新的詮釋觀點。值得注意的是,何利斯並非專業建築史家,而是一位建築師。在開業之前,他曾對斯里蘭卡的廢墟進行研究,也對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別莊進行研究與修復,或許是這些親身經歷,讓他領略出傳統建築史寫作的不足,得以另闢蹊徑,成就一家之言。在此書緒論中,何利斯特別提到,真實的建築總是不停地在轉變,唯有學會欣賞轉變,並學習從中發揮創造,我們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建築師!

本期刊登來自台灣、歐洲和日本的十二個案例,橫跨了各式不同情狀,不但為當代的建築 X-Change 留下了最好的註腳,我們也可藉由拉開既有建築改造圖景的寬廣與複雜,並討論相關的特定設計技術。相信詳閱過的讀者都會發現,建築的改造與再利用,相對於新建建築,建築實務上的挑戰可能更多樣且困難。更重要的是,這些建築也牽涉到一個重要的課題,即透過由記憶的保存所創造之空間詩性的可能。因此本期開頭,特別安排帕拉斯瑪(Juhani Pallasmaa)的文章,為我們揭示了這個向度:建築不僅可以是一種史詩敘事,也是對抗當代消費主義濫用未來主義追求新異的利器;它連結生活,創造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