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人書院」作品,位於台灣苗栗縣三義鄉龍騰村的青山叢林之中。憨人書院院長陳倖平先生原本在半導體公司當經理,在三十二歲時意外與佛結緣,辭去半導體公司的經理職務。受佛學影響,陳倖平先生開始研究沉香與茶文化,「憨人書院」也由此而生。
高雄通往旗津的鼓山輪渡站旁,有一間全家,再過去是屈臣氏,然後繼續往前走,會看到一整排的店面,多半都是賣吃的。可曾想過這排店家的後面是甚麼嗎?後面是一個哈瑪星人的在地小聚落,它就夾在觀光客熙來攘往的大馬路與海水之間。走進來除了有台灣隨處可見的:居民隨意搭建的瓜棚、廟埕、閒散的盆栽外,還有海景,以及涼涼的風。
19 世紀開始,西方秉棄純為裝飾而裝飾的作法,以機能主義「形隨機能」的觀點檢視當代建築,開始追求空間中構築和材料的真實性,這一論點是否直接界定了何謂「有用」或「無用」的空間?建築設計與工業、商業或服裝設計等其他的創造活動不同,建築坐落於土地上,有其相依的基地紋理和獨特的時空背景。
這是一個位於台北市的商店街區內樓高 12 層樓的集合住宅。居住在台灣的人很聰明的在高溫多濕的氣候中尋找出各式各樣的中間領域豐富自己的生活。巧妙的運用城市所有所到之處以及街道的延伸,圍塑出簡易的與人開心聊天吃飯的空間場所。
本案是個多功能設施,基地位於縱貫台北市中心的復興北路、大直橋與中山高速公路、汐止五股高架道路相互重疊的十字路口的一角。業主不僅是提供頂級設計集合住宅的不動產公司,集團業務也包含了室內設計,代理銷售品牌家具以及建築藝術相關活動的推廣。本計畫也傳達出了該公司的理念,亦即對於高規格工藝和高品質素材的要求,以及絕不妥協的細節。
德國西北紡織工會辦公大樓成立於 1902 年。目前該商會組織代表西北德 260 家紡織工業 公司。在二戰結束後,東德的難民帶著紡織的技術逃亡至西德因此魯耳工業區成為德國紡織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