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位於新竹縣寶山水庫旁西向倚著山巒的小型社區,基地臨著進入社區內南北向的延伸,為一狹長型基地。基地長向面東為低約五米左右落差的凹地,也是過去曾經沖刷的河道走向。業主陳先生夫婦希望未來退休生活能在這塊低窪肥沃的河道土地上種植作物及果樹,並能有一處休憩的空間作為修養身心的安心居所。
風月襟懷是日治時期大甲黃清波的故居,完工於日治大正十三年(1924年),是將近一百年歷史的四合院。建築中軸線採左右對稱配置,二進式四合院,面寬五開間,坐西朝東。屋頂為日式四披水。爾後風月襟懷由建築文化人黃志成先生所有,並於2014年委託哈塔阿沃設計。此案最大的挑戰在於新增建物與傳統四合院老宅的對話。
山嵐落,雲海起 山的穩 水的柔 雲的飄 氣的流 光的舞 人的動 在不變的住宅裡引進無常的自然,讓生活的空間有了生命和靈魂。 是層次之間的層次 是空間之間的空間 也是屋中屋的雙語
翻轉了傳統的平面布局,將建築物分成前後兩段,把電梯、樓梯以及廁所等服務性空間放置在前段面向街道的前庭(中庭)區域,讓主堂空間完整地在後段呈現,這樣主堂就沒有附屬機能空間的干擾,可以完整地擁有基地的整個面寬。
運動是身體「機能」的極致展現,是「力」與「美」的藝術,而建築就如同身體一般,調和各種機能系統的複雜構造,讓各種功能得以順暢的運作。網球中心建築需滿足賽事的運行與各種人、車、物、訊息等等效率流通。
基地長約二百五十公尺順應山坡地形自然展開不規則的形狀,有厚實的自然資源。因此與自然相處這樣樸素直白的渴望、「好學,森呼吸」簡單的場所概念、建構自然與人固有的直觀關係,讓建築技術有了梳理的方向,建築與環境共處的對話也有了深度。
建築本身像謙躬的農夫一樣靠近地面,讓光來、讓風過,且用最古老的建材搭出一方供人類棲身的堡壘。偶遇天降甘霖,屋頂也截雨,室內亦回收農產品的清洗水,澆灌周邊田地。當人類想奪去的越少,大自然所能給予的就越多,這道理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在一間近八十年的老穀倉中置入一個具現代感的咖啡店,會是怎樣的氛圍與想像? 屏東竹田因舊時碾米廠林立,而有「頓物」之舊地名。而當地閒置荒廢多年的「德興碾米廠」則是地方重要的歷史資產,保有珍貴的鄉土藝術家壁畫以及早年穀倉作業的歷史痕跡,但在政府有限的修繕財源下,老建物漸走向凋零衰敗命運。
鴻根雅筑因祝融,只有牌樓與兩旁的紅磚牆保留下來。牌樓與紅磚牆已有七十年歷史,極具保存的價值,加上屋主對祖父起家厝的親情感念,建築師決定保留舊有牆面與其語彙,部分牆面露出紅磚,讓人們在建築內也能感受到舊建築的歷史氛圍,為鴻根雅筑這棟老屋編寫出底韻動人的新曲。
巨大集團全球營運總部地處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園區,大度山的山腳下,佔地約1.67公頃,擁有理想的地理位置。建築設計以雕塑般地平實雋永為出發點,輔以巨大企業形象所傳遞之機械科技的速度與流動感。
當都市更新作為一種必要的城市延續手段,我們希望能尋找一種可能性,在更新土地使用的同時,找到屬於當地的公共性,而不是全然覆蓋的方式,來承接這塊土地的過去、現在、未來。春生生是位於新北市三重的都更案。基地狹長曲折只有一短側面向市街,並與鄰里、市場緊密相接,充分反映出過去生活姿態的巷弄空間。
新竹市將軍村原稱金城新村,為1958年興建之眷村聚落,其規劃參考陽明山美軍宿舍,獨棟獨院獨戶的格局,為高階軍官之眷舍,原有89戶,目前僅存15棟。2015年指定為新竹市歷史建築。於2016-2019年進行第一期修復及規劃。將軍村目前呈現錯落有機的樣貌,反映多年來的眷村生活、時間堆積及空間堆疊的過程。
在新竹市東區的重劃區,關埔國小被周邊大樓環繞,但東側也有老社區及冷水坑溪做鄰居。教室單元稍微切碎為熟悉的樹冠尺寸。刻意避免可辨識的形式,均勻組合成水平的大森林,抵抗被大樓圍繞認為是必然的無奈。選擇恢復重劃前的自然丘陵地形,讓教室隨著地形自由起伏,甚至二樓也可以擁有地面層的遼闊感。
幸福廣場景觀設計案之基地範圍,含括新竹市政府側門中央路及府後路交叉口之大禮堂前原停車場及汽車出入口、新竹美術館前廣場以及護城河草坪綠帶與二二八紀念碑等都市開放空間。設計規劃目的在形塑完整之都市中心區域文化地景廊帶、串連周邊都市開放空間系統,同時回應現有之文化設施建築機能,詮釋區域都市開放空間特質。
位於宜蘭市東邊鐵路高架橋下的自行車道,沿著舊鐵路地基,拉出一條長700m的帶狀公園,一路向北可接上宜蘭火車站丟丟噹綠色交通系統,讓騎乘自行車的同學上下課更安全方便、友善的通道,讓任何一個入口都是社區居民運動散步的起點,微涼傍晚,吃飽飯後的悠閒散步才是一種宜蘭的在地幸福。
隆恩圳園道全長約七百五十公尺,寬約四十公尺(含道路),由水圳、綠帶及道路三個部份所組成。除了周邊的步行環境之外,河道的縱深是這邊最珍貴的資源,藉由與河道不斷交錯的機會,縱深的景就有機會被看見,將人帶到另一種高度去閱讀隆恩圳,留下來空的場,讓使用者自己去定義與活動。
栃木縣那須町的一片水草地,鄰近一家位於自然環境內的新飯店。這片水草地原是水稻田,現在已是一片鋪滿苔蘚的森林。新飯店的原址是一片森林,興土動工必會砍去樹木。把森林移植到鄰近位址後重新排列,如同拼圖般,每一塊拼圖都具有深意。由此,每一棵樹都是自己的主人。三百一十八塊獨特的樹木拼圖之間,點綴以明亮的空地。
藉由建材質地、色彩、植物香氣、文字和地磚的巧妙互動,小廣場不但展現了阿羅哈的在地歷史,突顯它的宗教現況,也成為居民與遊客邂逅的空間。牆上的文字訴說發現座天使的神奇過程。風化的岩石湧出「靈魂泉源」(pilar de las Ánimas)。沿著斜坡建造長長的石凳,周圍有芳香的植物環繞。
新竹轉運站風雨走廊基地位於轉運站長途巴士下車處與汽機車及Ubike停車場間之開放空間。設置目的,除在解決巴士上下車銜接重要之串連轉運站以及前後站人行動線之地下道出入口之遮陽、避雨機能。
會安阿特拉斯酒店位於會安古鎮,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以來,此地便發展飛快。近年來,大部分的古厝都已改建成商店與餐廳,服務每日湧入會安的旅客。會安以美麗的瓦頂房舍及中庭聞名,中庭能在房舍的內與外之間,營造出空間上的層次感。商業化帶來的混亂導致這種層次感漸漸流逝,也使古鎮失去了歲月靜好的魅力。
三井廣場從日治時代開始,為經濟交通為發展的區域,交通的便利成為城市發展的架構,現今以人為主的生活空間意識逐漸崛起,自然、歷史、人,如何互相共融共存,發展出未來的歷史藍圖。
台灣人口集居於都市,半畝塘「若山」系列高層住宅作品倡議將自然帶回都市,以高密度垂直綠化之技術,創造人與生態皆宜之居住環境。
臺北城市轉盤計畫提出不斷迭代的迴圈腳本,將城南的政經教育區塊與城北的現代藝文高科技產業區塊進行動態的串聯。而本案所在的基地位置、方位及尺度皆足以適切地消弭南北城區間的隔閡。